【明师真探】朱琴:让学生在自信快乐中成长
朱琴:让学生在自信快乐中成长
学生是学习的主人,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、引导者与合作者。老师要努力把握学科本质,努力把握教学内容本质,探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,让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,收获最大的发展。
——朱琴
不简单的“小儿科”
在一般人眼里,小学数学是小儿科,看似很简单,其实不然。比如:
《用数对确定位置》这一课,可能有人会说,给学生一个表格,找几个点,说说数对;给学生一个数对,让他们去画画点,就可以搞定了。如此,看起来考个高分没什么问题,但孩子们对于坐标系,对于用数对确定位置的理解显然是不透彻的。
小学数学课堂,很容易看似活动热闹、小组讨论热烈,真正留给学生的数学思考、数学思想方法、解决问题的策略却少之又少。学生往往是课堂上听懂了,课后却是一脸茫然。
这源于教师对数学本质的理解不够深入,把握不够准确,盲目追求数学课堂生活化、情境化、趣味化等,导致了课堂上学生对数学内涵理解的缺失与偏颇。
为了解决这些问题,朱琴老师特别注重引发学生学习需要,让学生主动学习,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,在习题设计上增强实效性,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。
跟学生一起思考
朱琴:“请问当x=?是你呢?”
学生:“当第一个x=1,第二个x=2时是我。”
朱琴:“在同一问题中x能代表不同的数吗?”
朱琴:“如何用一个数对来表示全班同学的位置呢?”
数对课上,朱琴老师先让学生用几个数对来表示一列或一行,并找出其中的规律,再启发学生如何用一个数对来表示一列或一行,最后进行实际运用。
这种“启发式”的教学,朱琴老师情有独钟,并在实际课堂上运用得游刃有余,这也是她的数学课深受学生喜爱的原因之一。
在朱琴老师看来,数学教师要通过各种机会有计划、有目的地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,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,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学科感悟。
所以,在朱琴的教学中,她始终确保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积极参与,既注重高水平的预设,又要注重动态的生成,处理好“预设与生成”的关系。
在帮助学生理清思路,引导学生思考之余,朱琴老师最在意的,是跟学生一起思考。
理解欣赏数学美
数学美是客观存在的,又是抽象含蓄的。
数学之美不易被感知,它要求欣赏者具有一定的数学美学素养,具有一定的数学理论高度,对数学概念在精神上的雅与美有独特的感受力,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接受一定的数学美学教育。
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,美籍印度天体物理学家钱德拉塞卡认为:数学美既是奇异的,又是和谐的。这意味着数学美是数学发展的内驱力之一,也是评价数学理论的重要标准之一。
小学阶段数学美学教育,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数学的科学意义、文化内涵,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,陶冶学生的情操,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品味,进而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。
因此,朱琴老师始终致力于提高学生理解与欣赏数学美学价值的能力。如:当学生用“从左往右数第几列、从前往后数第几排”这样的句子来描述就显得啰嗦。此时,她会教会学生在数学中,如何只用两个数字简洁明了地表达,慢慢地让学生感知、体会数学之美。
“我一直都相信,人人都有才,人人是人才,人人能成才。”朱琴说:“作为教师,应从多个角度、多个侧面去评价学生,让每个学生都在自信中快乐成长。”
明师档案
小学数学名师 朱琴
朱琴,西南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业。
2003——2004学年度渝中区“优秀德育工作者”;2006——2007学年度渝中区“优秀德育工作者”;2018年在第十四届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活动中荣获二等奖;荣获2016-2017学年、2017-2018学年校“优秀辅导员”;多次在教学研讨竞赛中获得一等奖。
END
出品:品推中心
策划:何 奇
统筹:杨昌武
审核:冉启兵
监制:王小鹏